查看: 7061|回复: 11

答案在你我心中(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门 于 2011-4-16 08:24 编辑

始终觉得,一个最好的交流往往不是给出一个固定明确的答案,而是这些交流所能引发你的思考,给予你寻找答案的动力,犹豫了很久,还是准备开工,断断续续会写些东西,估计感兴趣的人不多,实在不知道发到哪个版块,被标题骗入的请见谅。如果不喜欢,不希望太尖锐的拍砖,请就事论事,探讨而已。本人不会跟帖回复,请勿见怪。谢谢理解。
一、组织的专业化vs大众化
回顾麦田的发展,毫无疑问,它是国内教育类草根组织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的一个典型。为了获取信任,吸引大众的参与,最初的教育类草根组织,开展的项目都大同小异(其实直到现在也大部分是),主要是直接的捐钱捐物。这类项目从设计上说,更有利于普通人群的关注和参与,不需要任何专业背景,只要愿意,都有表达爱心的机会。通过公众的亲身参与,能更有效快速地建立起对一个组织的信任和归属感。试想,如果你就是去走访决定谁被资助的成员,你就是去发放转交资助款的成员,或者你能随意参与进来,又有何不信任的去通过该组织转交自己的钱物呢?个人认为,麦田最近获得的一些认可和荣誉,可能都是基于此,培养最广泛人群的公益意识和提供参与机会。
当然,麦田的成长的过程也有其自身不可忽略的独特优势。比如,希望之光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基于网络运作的草根助学组织,它是麦田的前辈,同麦田一样,都选择了民间性和类似的公益领域。但是和希望之光等大部分同类组织为了规避可能的财务问题不同,麦田选择了直接建立统一的帐号,统一收取再转交资助款的操作模式。这种方式的选择,留下了潜在可能的资助款被贪污挪用的空间,但同时也减少了志愿者自身所需要的投入和资助人、孩子的不可定因素损失(比如重复资助、资助款不能及时到位、每年每户入户确认资助款收取情况等),从长远来看,是更可持续的模式。另一方面,和当时的大部分助学草根组织低调,不和媒体打交道,谢绝刻意宣传的态度不同,麦田一直拥有“做好事要留名”的理念,设立麦风行动的项目,广泛高调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直到今天,麦田被说起时,最显著的特点依然在其宣传方面。这也应该是它能有别于同类组织获得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初期的教育类草根组织,在实现最广大捐赠者切实参与的同时,也确实提供了受助者所需的帮助,那么,现在,和随着社会进步的将来,或许这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会逐步降低,我们或许会面临孰重孰轻的选择。
在这次麦田天使班云南方案提交里,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注意到,在调查问卷里所提到的辍学主要原因里,已经没有了贫困两个字。事实上,麦田所资助的孩子辍学比例依然很高,大部分是初中以上的孩子。他们辍学往往并不单纯因为支付不起他自身读书的费用,更多的是读高中无望、且需要他成为家庭收入的劳动力。而在读的孩子,往往其实也并不真正因为这几百块就区别了是否辍学,最多的现实意义在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大概,这也是最近的教育类草根组织热衷兴起午餐计划的主要原因。几年之前,义务教育开始逐步真正落实“两免一补”,并在逐步提高“一补”的标准。因此教育类草根组织都修改了自己的资助目标转为提供生活补贴。而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把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纳入政府公共费用支出,我们目睹着村级公路的修通,家电下乡的补贴实施,乡镇医保体系的逐步建立等等改变,是否可以大胆的去憧憬,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几十年以后,山区孩子也能享有由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以及越来越普及的乡村配套图书室的建立?当这些基本的物质保障已经满足,想成为百年老店的麦田,会去做些什么?我们在图展时解答别人所问这几百块一年能解决什么问题时,往往更多的引入说资助款只是建立孩子和爱心人士之间的桥梁,让孩子感受到资助款背后所代表的关怀和温暖。然而在三次的抽样调查通信情况里,我们会发现,能真正和孩子之间保持交流的资助人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而志愿者通过每年两次的发放能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又真正有多少?我们会说一些忙于挣钱的家庭,父母往往甚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往往就是用每次给钱的方式表达,这类的孩子拥有了富有的物质生活,却缺少了爱。有人曾点评说,初期直接给钱给物的项目设立,其实更多的是考虑以满足志愿者自身需求为目的项目设置,无论麦田获取“第一桶金”的时候以何起步,无论它现在的乡土草根气息有多浓厚,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步入了专业化组织的团队行列,从跑龙套进入科班行列,现在或者五年以后,人们在提起或者审视麦田时,会更注重说它确实就是一个专业的基金会组织(或者说执行主体),草根的背景不可能成为一个专业化基金会不以专业化的标准去从事项目的理由。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更多的开始考虑,现在,以及若干年以后麦田的孩子们,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又或者,在已经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的麦田,我们应该要做的,要给予的又是什么?
严格来说,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是第一个由教育类草根转为基金会的组织,和麦田同样成立于2005年,却走向了各自不同的方向,拥有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关于麦田的宣传特色,再另开部分探讨)。这里想谈谈西部阳光的两个事例给我的一些启示。在今年西部阳光组织的一期教育草根组织的交流会上,他们的秘书长梁晓燕老师高度推荐了OFS新近在做的一个项目,主要是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3000个贫困山区孩子的样本进行了心理评估,并打算基于此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干预活动。梁老师甚至提到说他们的项目代表教育类草根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姑且不论这个观点的正确性,OFS的秘书长在回答我的关于志愿者专业性的提问时,说明了这个项目的参与者都是有非常专业的心理学背景的成员。此外,从西部阳光的财务收支表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西部阳光在收入捐赠的400w中,零星的普通志愿者捐赠只占到了非常非常小的一个部分。
很显然,在往纵深发展的尝试过程中,更多的项目需要一个整体的捐赠支持,并且需要投入一部分项目的行政支出成本,同时在短期或者表观上看不到明显的收效和成果,无法像现行的项目可以将明确的反馈划分到每个捐赠人,整个过程可以很轻易完全公开透明化。前不久在麦田推行的午餐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质疑的声音不仅仅来自于一些新加入的麦民,而在前不久的抢盐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情绪和流言传递的可怕性。如果我们的资深志愿者都无法去信任自己组织操作的项目,那是不是更加说明,现在的麦田,如果想长期继续以开放性的普通捐赠人的小额捐赠为主要捐赠来源,同时操作一些更纵深的项目,或许还需要建立起更高的成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才能实现?但是随着项目的深入化,可能对参与的志愿者会有更高的专业化(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要求,参与到其中的普通大众可能会相应受到限制。一方面,资金的流向变得复杂,另一方面,捐赠人的参与度受到限制,在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去面对和取舍呢?还是说随着转型的发展,我们也会走向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的向大型企业、基金会和富豪募捐为主?或者说,我们选择怎样的路能更好的协调这两者可能的矛盾?
回到麦田的发展中,如果我们相信麦田当初确立的“高调宣传”和“统一转交的资助模式”对于现在麦田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在麦田转型期所定下的大的发展思路,也同样会对五年后,十年后,许多年以后的麦田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初期的草根组织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理念的统一性。事实上,许多教育类的草根组织都走过了分裂的阵痛。理想主义者们对于理念的执着决定了其不可协调性,随着发展过程中,面临选择的时刻越发增多,不同的理念导致初创团队的分裂从而给组织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而麦田,幸运走过五年后,在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时,是否也会可能迎来这样的时刻?我们准备如何面对?
答案在你我心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秋风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1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4-1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沙发先。
发表于 2011-4-1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苏门
    深思.
发表于 2011-4-1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发表于 2011-4-1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帖子眼泪哗哗的~~~~~~~~~~~
我做过近200个中学孩子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孩子的第一需求是希望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交流和引导,而不是钱。
也看到了仅是简单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是纯志愿者,并未捐助孩子,但是通过跟孩子们直接的交流建立起了比捐助人更好的信任和关怀关系,并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埋下了爱的种子)和孩子定期的一对一信件交流就能给孩子们带来的一点一滴的改变的例子,这种改变是可以伴随他们终生的,而不是随着资助的结束孩子依然是那个无助的孩子并且面临着生活上更大的挑战,因为18岁以后就要学会渐渐独立,如果没继续上学,是要面对真真确确的现实压力的,那时候,谁去资助他们?
所以,不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个别地区依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这是现实,另一方面,可以尝试更好地去关注个体的成长和改变。假如一个孩子捐助了好几年,初中毕业了就没音讯了,双方就此断了任何联系了,不知道这个孩子因为有了麦田的介入而到底有了什么样的改变,不知道麦田到底有没有实质性地帮助了这个孩子,是比较郁闷的一件事儿。
另外,即使部分项目是要转变,广大志愿者们的力量还是必须的。也许一个项目的策划和实施需要心理学,教育学方面专家的参与,但这种持久关注类的项目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参与去保障,所能帮助的,仅是很小,很小的一个受助群体。比如对于受助对象的关怀,我一直认为只有一对一的关怀,才能给予孩子们最好的帮助。有时候,孩子们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大朋友,在父母无暇照顾他的时候,能为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答疑。在经过简单的报名挑选并培训后,相信很多志愿者会具备这种能力。
最后一个涉及到理念,我理解的公益组织,也应该有着自己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是在帮助受助对象的同时,在公众中传播公益的理念并号召更多的人的参与。如果为了筹到更多的款而忽视了那些广泛参与的小额捐赠者,只关注大企业大捐赠人,是比较杯具的。
发表于 2011-4-2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好帖!不愧是苏门!
发表于 2011-4-2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真的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11-4-2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组织的发展,要与时俱进,需要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学习中!!
发表于 2011-4-2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考虑的很长远
发表于 2011-4-2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很长,还是看完了。 包括茴香包子的回帖。 

加入麦田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前也没有参与过其他的公益组织。 

我所了解到的,只是网络上,媒体上对于草根公益的一些这样那样的质疑、称赞和总结等等。
很多事情,未亲身体验,无从说起。 
即便亲身体验,局限于自身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无法有很正确的认识。
对于麦田的历史,我只是从论坛里面有所了解。
对于麦田的将来,还真的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来会怎么样呢? 我心中没有答案。
本来一直认为,对于山区的孩子,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幸福,未必需要我们去改变什么。
而现在认为,这种思想太过狭隘,无所适从。 

既如此,我选择相信麦田,继续下去!坚持下去!存在,必定有存在的意义。
发表于 2017-8-5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教育类草根公益组织应该根据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未雨绸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3 08:04 , Processed in 0.0813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